* Lot 86
本拍品需办理特别竞买登记手续
傅抱石(1904-1965) 树杪百重泉
立轴 设色纸本
甲辰(1964年)作
估价(人民币):10,000,000-12,000,000
未成交
题识: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右丞此诗殊得自然之妙,数十年来予不断写之,从未以为足也,甲辰春病臂后忽又得此,抱石记。 钤印:傅
尺寸:109×60.8 cm. 约6平尺
展览
“傅抱石画展”,(台北)历史博物馆,1993年12月1日至1994年1月2日
“20世纪中国画坛之巨匠·傅抱石”,(东京)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1999年10月12日至11月21日
出版
《傅抱石画集》第107页,(台北)历史博物馆,1994年12月
《名家翰墨·第9期·傅抱石·唐人诗意》第93页,(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9月
《20世纪中国画坛之巨匠·傅抱石》第121页,(东京)读卖新闻社,1999年
《傅抱石大典》第315至316页,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7月
《乐山堂藏现代书画》第50至51页、第68页,(台北)乐山堂,2006年7月
《傅抱石全集·第五卷》第152至153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
《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第43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10月
著录
《傅抱石年谱》第29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
《傅抱石年谱(增订本)》第45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12月
简介
拍品作于1964年,是傅抱石逝世的前一年,后历经数次重要展览、出版,诚属傅氏艺术收官期的佳作。
至1960年代,傅抱石在现代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业已充分确立,不论是人物还是山水,他的风格和技法均已完全成熟。1960年8月,他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成为国内艺坛的执牛耳者之一。对于他艺术的最终沉淀,还有两段经历值得注意:1957年夏,傅抱石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进行访问,并作了大量写生;1960年秋,傅抱石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开始了为期三月,旅程二万三千里的写生“长征”,相继走访了豫、陕、川、鄂、湘、粤数省,推动了新山水画的发展。写生令傅抱石的皴法有了新的变化,逐渐褪去四十年代粗服乱头的狂简气息,转向内敛深沉,在格调上也更加厚重。
唐代王维的“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是傅抱石一直致力表现的题材,题识写到“数十年来予不断写之,从未以为足也。甲辰春病臂后,忽又得此。”细察辞气,一句“忽又得此”,透露出傅抱石重新抖擞精神,图写山水的偶然惊喜。由《傅抱石年谱》记载,此帧亦是画家臂痛月余后创作的首张大画。王维诗意本是说雨水从树梢纷纷滴落,如同泉涌而出,不过傅抱石显然没有死板地直接按文字描绘,画中山泉从氤氲的云雾和茂密层林中曲折奔泻,若隐若现,画家以浓墨点成树木,复用花青敷染,任其洇湿,仿佛能从中拧出雨气一般,溪瀑飞流过树顶,恰恰又是另一种“树杪百重泉”的意境,显露了画家另辟蹊径之妙思。
是幅施色浓重,赭石的主调不仅加强了浑厚的体积感,还使画作在沉着中透出鲜艳,气韵格外生动。傅抱石认为:“中国画需要快快地输入温暖,使僵硬的东西先渐渐恢复它的知觉,再图变它的一切。换句话说,中国画必须先使它‘动’,能‘动’才会有办法。”揆诸此画,云动,泉动,山亦如动,墨色纵横,笔意纷披,诚是动而得其静穆。画中的高士安排在左下角边缘由松枝隔离出的通透空间,明暗掩映,运虚于实,契合傅抱石对画境“深远自由”的追求。
将人物置于幽暗环境的一点“亮斑”中,取得强烈的对比效果,这样独特的表现离不开傅抱石对“老境”的研寻,他在《中国国民性与艺术思潮》中说,老境之美乃是一种“无含于有的恍惚状态……淡而有味,湛而弥深,自视自照之美,高朗清澈而具深湛之力。”以之印证本画,幽深的林间恍惚有人,如雨未逝,如泉声未停,浑莽中流动着一股奇气,是对傅抱石艺术理念的最佳印证。
晚年的傅抱石承担了很多“创作任务”,在1965年6月他致唐遵之的信中已经将创作任务和抒情写意之画区分开,提到“自存拙作”是“极少数”。当他游走于文艺界,应付大量政治性任务之外,也没有忘记保留自己内心的一片天地。在私人化的空间中,他免于政治方向的影响,不受拘束地挥毫点染,安顿心志,《树杪百重泉》就是自珍自赏的“极少数”之一,洵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