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214
辽宁“光绪年月 营口大盛亨”五十两银锭/GBCA AU53
估价(人民币):60,000-80,000
成交价(人民币):97,750
简介
清代辽宁“光绪年月 营口大盛亨”五十两大翅宝一枚,重量:1957.2克,宝面打“亨记”葫芦形印,代表此锭由“大盛亨”银炉自铸自验,成色无欺;营口宝银因重量成色统一,信誉卓著,对东三省银锭铸造影响深远,存世数量远少于吉林大翅宝;拍品两翅略高,宝面开阔,底部蜂窝较大,原始状态颇佳,GBCA AU53
营口在同治以前叫作“没沟营”,是巴尔虎蒙古游牧民族的聚居地,并非独立行政区。咸丰八年(1858),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天津条约》,开牛庄为通商口岸。咸丰十一年(1861),经实地考察,英政府认为牛庄港口河道淤塞,通航条件不如距辽河口更近的没沟营,于是将开埠地点改为没沟营。因已签订的条约无法更改,便在对外发布的公文中,将没沟营谎称牛庄。同治六年(1867),清廷设立营口海防同知厅,“营口”从此作为正式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开埠后的营口,迅速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南北客商云集,商业繁盛,市面现银交易量巨大。由于银色繁杂、交易不便,同治末年,当地始设银炉,规定无论外地流入的白银,还是当地杂色银块,均须经营口银炉按锦州平色改铸成五十两大翅宝后,方可在市面流通。为保证成色,几乎所有营口银锭上都打有“某记”葫芦形印,通常取银炉名的最后一字,如此枚“大盛亨”的“亨记”。—参阅鲍广东著《宝银流芳》,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页22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