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432
李可染(1907-1989) 消夏纳凉
立轴 设色纸本
丙戌(1946年)作
估价(人民币):600,000-750,000
未成交
题识:碧树沉沉覆草堂,烟帘齐揭藕风凉。人间无地逃炎暑,安得移家住上方。丙戌长夏,溽暑薰人,写此纳凉。可染。
钤印:彭城李氏、有君堂
尺寸:68.2×45.5 cm. 约2.8平尺
纪录
北京拍卖会,2003年7月10日,编号510
简介
抗战军兴,李可染随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迁往重庆,当时的陪都艺坛名角如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均推崇石涛、八大,明末遗民的画风因此成为川渝中国画界的主流风尚。李可染亦受影响,彼时他主学石涛、八大,他曾题画曰“余研习国画之初,曾作二语自励,一曰用最大功力打进去,二曰用最大勇气打出来。此图为我三十余岁时在蜀中所作,忽忽将四十年矣。当时潜心传统,虽用笔恣肆,但处处未落前人窠臼,所谓企图用最大功力打进去者。”《消夏纳凉》题“丙戌长夏”,正是1946年他离开重庆、前往北平国立艺专担任教职之前的作品。
消夏是传统绘画中的常见题材,本幅取竖构图,布景融入了写生的意味,院落位于画面中下部,一间屋舍和几株高树构成画面的视觉中心,纵向的线条支撑起画面,再以横向、斜向的线条加以平衡、丰富。繁茂的树叶以花青、墨色点厾描绘,浓淡墨区分出前后层次,下笔大胆、墨气淋漓,笔墨和造型显露出石涛的影响,是其“以最大功力打进去”的体现。树木的线条有意加入一些金石味道,比画家1940年代初期的仿石涛画作更加粗重,这得益于他在徐悲鸿处看到的齐白石画作,对金石气的追求也是促使他拜入齐门的原因之一。屋舍中高士对谈,角落处小童取水,均是夏日常见之景,李氏写来简逸明朗,饶有意趣,观之倍觉亲切。
拍品左下钤“有君堂”印,“有君堂”是李可染在重庆国立艺专任教时的斋名。1943年,李可染迁至磐溪宿舍,紧挨嘉陵江,土地潮湿,屋内竟长出青翠竹枝,且当时李可染与邹佩珠初识,曾戏谑“佩珠”谐音“培竹”,故借用东坡诗,取堂号“有君堂”,一指屋中生竹,二来暗示心中的邹佩珠,一直沿用到北京,直至1980年正式改室名为“师牛堂”后才完全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