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秋季拍卖会 现当代艺术

11月14日 上午11时
北京昆仑饭店


本公司不再对禁止出境拍品标注“*”,由买受人自行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文物出境审核手续。 所有成交价均已包含15%买家佣金。

Lot 934

林寿宇(1933-2011)  黄与灰

估价(人民币):50,000-70,000

成交价(人民币):299,000

年代:1980年至1982年

签名:背签:RICHARD LIN YELLOW WITH GREY 1980-1982 OIL.CANVAS 31x46cm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46×31 cm.

展览

“无始无终:存在与变化系列作品”,1984年,春之艺廊,台北

简介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解码林寿宇和梁铨的抽象艺术
拍品编号 934-937
在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看来,绘画有两种,一为物质的,一为精神的。物质的绘画通过视觉的神经刺激来感动观者,这是外在的,精神的绘画是通过心灵的激荡所产生的内心共鸣,康定斯基把前者归于写实艺术的特点,把后者看做抽象艺术的核心。身处不同时空的林寿宇和梁铨都痴迷于抽象,不同的艺术创作却趋向相同的精神内核,他们的作品皆在探讨“有”与“无”、“多”与“少”、“满”与“空”的关系,形成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时空对话。
从抽象表现主义里走出来
林寿宇和梁铨都有海外求学的背景,不约而同地走入抽象表现主义的世界,而后慢慢摸索,各自前行,进而走向独具特色的成熟的绘画风格。二十世纪50年代就在英国学习建筑的林寿宇,深受西方艺术陶染,起初的作品中,笔触和色调皆透着情绪线索,带有抽象表现主义的色彩。60年代之后,林寿宇逐渐开启新的抽象风格,简约、理性、充满禅味,这有赖于年轻时受到“包豪斯”(Bauhaus)风格的熏陶,加之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理念的深刻影响,以及艺术家对“一即一切”禅意的追索。他试图在作品中留下最少但最重要的画面元素,以诠释完整的内涵,直到1984年封笔,这种方式一直是林寿宇最典型的艺术特色。
梁铨的海外求学经历晚于林寿宇三十年,1981年底,梁铨进入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这时的美国艺术已呈现出后现代多元化发展的面貌,而真正吸引梁铨的却是盛行于60年代的抽象绘画。短短两年的硕士生涯中,他受到“湾区具象艺术运动”(Bay Area Figurative Movement)的影响,开启了极富抽象表现色彩的早期风格。直到2000年,他的作品开始走出抽象表现,转而趋向东方绘画诗学的境界。
白色国度里的至尊者
在林寿宇看来,白色是“最无的颜色,也是最有的颜色”,这种对白色的解读有马列维奇《白上白》的意趣,又有老庄思想中“无”和“空灵”的概念。林寿宇运用白色的能力炉火纯青,以至于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胡安·米罗(Joan Miró)都称赞道:“在白色的国度里,林老是一位至尊者。”
拍品《黄与灰》(拍品编号934)、《致KATYA》(拍品编号935)、《1982年四月的一天》(拍品编号936)皆是他典型风格的代表之作。三幅作品均以最规整的矩形入画,白色块的面积、厚薄不一,色相、明度、透度的变化更是极其微妙。在《至KATYA》中,画面正中的铝条更是别有趣味,增强了作品的三维性,也与艺术家探讨“存在与变化”的雕塑装置相互呼应,构成其闭合的完整的艺术体系。
林寿宇并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归置于“极简艺术”(Minimal Art),在与极简主义拥有一致的去媚俗、去物象、去商业诉求、去政治取向的精神之外,他的作品里包含更多东方人出世的思考和反省的自白。他将所有的一切简化到极致,以简驭繁,传达出“一即一切”的禅意。相比之下,梁铨则是将“繁”做到极致,在“繁”中求“简”、“满”中见“空”。

京ICP备17021058号-1
版权所有 © 2005-2024. 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6号华熙国际中心C座26层 邮编: 100022
电话: (86-10)5887.0808 传真: (86-10)5887.0909 Email: info@chengx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