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t 113
徐悲鸿(1895-1953) 立马
镜心 设色纸本
辛巳(1941年)作
估价(人民币):4,000,000-5,000,000
未成交
题识:邦珍先生惠教,悲鸿,辛巳。
钤印:徐
尺寸:134×65 cm. 约7.9平尺
出版
《中国书画作品集·二》第146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5月
纪录
北京诚轩,2010年11月21日,编号129
简介
说明:在徐悲鸿的艺术中,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画的马。他强调掌握马的解剖结构及运动规律,为此对马进行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写生,“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在对画马技法的不断研究与反复训练下,上世纪三十年代后风格逐渐走向成熟,尤其是以大写意法画马,可谓“一洗万古凡马空”。传统画马往往以细线勾勒为主,烘染为辅,徐悲鸿的大写意马,则突破前人藩篱,以粗犷豪放的线条表现,并带有书法“写”的精神,既有现实主义的格调,又不失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气韵,赋予马新的形象与意义,新的审美趣味,充满恣肆澎湃的激情,鼓舞观者昂扬向上的情绪。
《立马》作于1941年,正是徐悲鸿一生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期。画面构图简洁,一匹雄姿勃勃、高大健壮的骏马立于草地上,几乎充满画幅,仅以湿笔青黄稍染草地,寥寥数笔勾草木。大写意的笔墨恣意而准确,骏马三足踏地,右后蹄微微抬起,圆浑有力的线条勾勒马的外型轮廓,参以魏碑兼草隶的书法笔意;藉马头的留白,表现出高光,强化马的立体感与马头的坚硬质感;浓墨重笔刻画出骏马强壮有力的躯体和转侧灵活的势态,突出马的肩颈、腹背的肌肉形状;身体则用稍淡的笔墨,将躯体块面清晰交代;以劲健的线条,勾画突出的关节处;马尾及鬃毛,则以大笔挥洒而出,现其随风飞扬之势;骏马转颈回眸,浓墨点出五官,极具神采,似在观望,又似在谛听风吹草动之声,神情警觉,生动表现出立马稳中有变的姿态,静中寓动。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消息传到新加坡,徐悲鸿震动不已,曾在《星洲日报》中撰文称:“身居后方者,无论如何努力,总比不上前方将士兵器悬殊无间寒暑之苦战”,于是尽文人之力,将爱国忧世之情,全然倾注在画笔中,志在“尽我所能,以期有所裨补于我们极度挣扎中之国。”他心系祖国,亦身体力行,在1939年至1941年间,陆续在新加坡、吉隆坡、怡保及槟城等地举办筹赈画展,售画所得,全数拨充救济难民费用,南洋华侨仰慕徐氏艺术,争相购藏。因徐悲鸿在南洋以画马大师著称,故其各种姿态的骏马最受推重,绅商名流纷纷以重金向徐悲鸿索马。此幅骏马肆意的笔墨宣泄出画家心中的郁结与愤慨,激励世界华人抗敌斗志。上款“邦珍先生”待考,应为当时南洋实力人士,或为慕名而来的侨领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