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初北京诚轩拍卖首拍,瓷器工艺品拍场征集到10余件清咸丰朝官窑精品,推出「咸丰别藏」专辑,是历年来海内外拍场单场出现数量及质量最高的一次,本期特刊出此篇专文,让读者深入了解咸丰官窑的稀有与重要性。
太平天国与咸丰官窑的兴衰咸丰帝即位后接到的第一分奏折,是钦差大臣李星沅所奏之「广西浔州府属之金田村首韦正、洪秀泉(全)等,恃众抗拒……,诏命贵州巡抚乔用迁再调黔兵一千人前往广西……,又命两广总督徐广缙于粤海关税等款内筹拨饷银二三十万两,迅速解往广西……」。因此随着新皇帝即位诞生的咸丰官窑,一开始便揭开了坎坷的命运。
咸丰元年9月,太平军取永安后一路北上,咸丰2年12月进入赣南道州,之后迅速北进。咸丰3年元月攻克武昌,随后沿江攻城略地东进,3月直取南京并建都名天京,随即西征沿江回攻,6月已经到达景德镇邻近的九江南昌一带,之后转战赣省各地,从(表一如后)可窥知太平军与咸丰朝、咸丰官窑的重大关联。 除此之外,前朝以来的庞大战争赔款、各地严重的天灾、镇压内乱的庞大军费支出等因素造成空前窘困的财政;复加上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及赔款,终于给了咸丰官窑致命一击,直到咸丰帝卒未能恢复。官窑厂直至同治5年才由李鸿章衔命复窑(也有一说谓御窑厂于同治3年即已恢复烧造)。
毁窑对日后御窑厂的影响
咸丰5年(或更晚)官窑厂毁于战火,虽于同治复窑,仍对后来的官窑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此点从同治13年江西巡抚刘坤奏折「咸丰官窑厂被毁……从前各匠类街流散,现在工匠俱后学新手,选作法度诸多失之……」即可知之。
咸丰之后,较为精细繁复的工法如五彩、斗彩即很少制作。有些品类如釉里红的铜红料类等,甚至不再烧制,但同时也创新了一些品类以替代,如道咸时期的祭红釉盘碗,同治起即由红釉盘碗替代,同样的,道咸时期祭红玉壶春于同治起也由红釉玉壶春瓶替代。道咸器物上以釉里红作图腾的,于同治起也由红料取代,如道光〈釉里红团凤碗〉的釉里红团凤于光绪时则由堆红料替代。
另有些品类如窑变釉贯耳瓶,咸丰之后即不复见如红青绿相混的仿钧釉色,而由红混稍许黑取代,瓷胎也由灰白转为白,这些在在印证了「……从前各匠类街流散,现在工匠俱后学新手,选作法度诸多失之……」的说法。
咸丰官窑的存世数量
若比较乾隆至咸丰各朝御官窑的大约烧造状况及数量,可清楚发现咸丰官窑瓷器数量希罕的现象。
(一)乾隆朝 乾隆58年11月15日奏案「自乾隆五十八年至五十六年,每年烧造圆琢器数目在三万四千三四百件不等。所用银两数在八千四五百两……」乾隆共有60年,总计烧造官窑数量惊人。
(二)嘉庆朝 嘉庆5年进瓷纪录:「上色呈祥尊瓶罐共三十七件,上色呈祥盘碗碟共二百八十件,二共三百十七件,上色装桶尊瓶罐共一百五十九件。」嘉庆10年进瓷纪录:「上色呈祥尊瓶共三十七件,上色呈祥盘碗盅碟共二百八十件,二共三百十七件,上色桶尊瓶罐共一百六十三件。上色装桶盘碗盅碟共四千四百五十件。」嘉庆的确崇尚节俭,数量已无法跟前期相提并论。
(三)道光朝 「道光四年,烧造上色圆琢器五千零十八件……道光十四年,烧造上色圆琢器四千六百八十二件……道光二十二年,烧造上色圆琢器四千八百一十四件……道光三十年,烧造上色圆琢器一千二百一十四件……。」 道光朝由于王朝百病丛生,外患连连,国库空虚,道光皇帝也励行节约,烧造量进一步萎缩。
(四)咸丰朝 咸丰朝如(表一)所列,咸丰元年,烧造上色圆琢器1,962件;咸丰2年,烧造上色圆琢器1,143件;咸丰3与4年,共烧造上色圆琢器2,428件,第5年已不见记载。
咸丰朝共计11年,咸丰5年应已停产,太平天国战区盘据江西景德镇周遭,制成瓷器外送也极端困难,加上内忧外患,英法联军劫掠焚烧圆明园等情事,造成传世御窑厂器物甚为稀少的状况。
而目前市场上流通品的多寡,则可以从拍卖场出现的数量及比例得以窥知,我们试从1990至1999年的10年间,海外苏富比及佳士得两家公司的拍品,以咸丰带款官窑立件(瓶罐类)做一统计,仅得下列3件:
(一)〈清咸丰带款青花赏瓶〉:1990年3月香港佳士得拍出,估价80,000港元,成交价352,000港元。
(二)〈清咸丰带款蕉石青花玉壶春瓶〉:1996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出,估价300,000港元,成交价276,000港元。
(三)〈清咸丰带款花卉如意耳瓶〉:1999年11月香港佳士得拍出,估价180,000港元,成交价322,000港元。
同一时期,道光朝带款官窑立件则多达78件,传世咸丰官窑器的稀少立判。
咸丰款仿品
1996年左右,香港及欧美均出现仿品,以青花居多,可谓是因应市场对于咸丰官窑的高需求及高价位的响应。这批仿品的最大共同特色是署款字型神似但不流畅,书写不及真品劲秀,青花绘画僵硬略带紫色,涂染像光绪更甚于道光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