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诚轩2006春拍油画雕塑专场推出129件拍品,可谓大家云集,精品纷呈,并策划了几个颇富特色的主题单元以飨藏家:“当代艺术:从10到20”、 “中国早期摄影和当代摄影”、“烽火离乱中的艺术情谊”、“多元的新古典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等。
在“当代艺术:从10到20”专题中,以积极参与“85新潮美术”这场文化反思运动的宿将周春芽、张晓刚、毛旭辉、叶永青、夏小万、李山、魏光庆,以及在 “后89艺术” 中崭露头角的刘炜、岳敏君、杨少斌等10位艺术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各两件作品为对比,共20件作品,以期窥豹一斑,为藏家提供中国当代艺术20多年思潮起伏的发展过程以及这10位艺术家个人艺术探索变化的一个侧面,涉及的语言包括“表现主义”、“玩世现实主义”、“波普”等。另徐冰、曾梵志、祁志龙、刘力国、刘野、季大纯、尹朝阳、何森、章剑、夏俊娜等都有代表作品呈现。
诚轩继去年推出中国早期摄影大师卢施福,今年特别推介的是另一位中国摄影的开拓者、杰出摄影家吴中行,其代表作《锦树双栖》与《连理双羔》曾分别入选 1932年的伦敦国际影展和巴黎国际影展。备受大家推崇的集锦大师郎静山,亦有两件出版多次的佳作呈现:一为作于1933年《石梁观瀑》,因其追寻中国书画的深远传统和意境之妙,吴湖帆曾以此为画稿;二为作于1955年的《蟪蛄爱草绿》。当代摄影部分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包括洪磊从古代文化的角度挖掘影像意义的经典之作《紫禁城的秋天》(太和殿东回廊、太和殿西回廊),当代行为艺术历史上重要作品《为无名山增高1米》和《芬—马六明在慕尼黑》。海波的作品一贯以平静而朴素的手段呈现时光流逝的残酷,在这组历时二十年完成的三联作品《黄昏》中,他又加入了空间的因素,时空交叉下个人生命的影像所达到的力量撼人至深。
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早期西画发展的面貌,潜心探索现代主义画风的艺术家们走出了象牙塔,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烽火离乱中的艺术情谊”单元,呈现出30年代末40年代初艺术家、师生、同学之间深厚的情谊及鲜明的时代烙印。《钱苏娜:苏州艺专与国立艺专毕业纪念册》原先的所有者钱苏娜,先后毕业于苏州艺专与国立艺专的西画系,就读期间抗战爆发,随校南迁,与也迁往重庆的北平国立艺专、武昌艺专的师生相遇相识。在这段颠沛流离的学艺日子里,她的毕业纪念册留下了徐悲鸿、颜文樑、唐一禾、熊明谦、艾中信、张书旂等本校或是其它院校的老师、朋友的画作,以及众多校友同学的赠言。其中艾中信所画的手握长枪的战士形象,和另一件拍品冯法祀描绘正在前线战地演出的《演剧队歌手》一样,时代气息浓郁。40年代初,吴作人、秦宣夫、常书鸿、吕斯百同住在重庆磁器口凤凰山附近,经常聚会,一起切磋画艺,彼此家庭之间也结下深厚情谊。吴作人1941年绘《靖生幼年肖像》,即为小名靖生的秦宣夫长女而作。秦宣夫与徐悲鸿、蒋碧微1933年在法国相识,1941年左右蒋碧微、秦宣夫先后任职四川教育学院。是年秦宣夫绘《蒋碧微》,应是与徐悲鸿一幅存世的肖像同时所绘,从查索的资料看,徐悲鸿的那幅蒋碧微像,画中人物动势、服饰以及背景中的红色幕布小台和西式椅子皆一样,仅是角度不同。今年是秦宣夫诞辰100周年,诚轩还有他一幅人物《红衣女工》、一幅风景《春在句容》以为纪念这位中国早期西画历史上杰出的油画家和教育家。
“多元的新古典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单元涵括靳尚谊、朝戈、胡建成、韦尔申、宫立龙、郭润文、石冲、冷军、徐唯辛、孙为民、忻东旺、陈宜明、郑艺等代表艺术家,他们提倡“回归绘画本身,纯化油画语言”的努力推进了中国油画的现代化进程和学科建设。其中,徐唯辛的《馕房》曾在1987年“首届中国油画展”上获得大奖,胡建成的《折射》曾在1993年“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获银奖,郭润文的《生存问题》曾参加1997年“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 这三件作品无论对他们个人还是中国“新古典写实主义”油画近二十年来的发展,皆属于里程碑性的作品,标志了中国现代油画的正统主流在技巧技法上的长足进步和观念上的多元发展。
今年恰逢中国新艺术运动的拓荒者和近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海粟诞辰110周年,诚轩征集到刘海粟创作于1921年的油画《早春》。这件作品曾参加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29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并发表于《海粟之画》(1923年)、《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美展汇刊 第一期》(1929年)、《美展特刊(今)》(1929年)。《早春》一经展出大受好评,署名张泽厚的作者在《美展之绘画概评》大赞其 “笔触轻柔”、“用色静幽”,“含蓄”而极富“浓烈的诗意”。刘海粟旅欧前的油画留存极少,加之此画又参加过中国近代历史上首次全国性美术展览,重要性和珍稀性不言而喻,美术史的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并俱。
林风眠可以说是中国早期西画运动史上开新立派的宗师,此次参拍的仕女、风景、静物三件不同题材拍品,精彩各异。《南国仕女》创作于60年代,迥异于林风眠笔下常见的白皙仕女那种华衣美服花团锦簇的甜美,代之以肤色深棕的女子、陶盆绿植、不同灰色层次的衣服和幔帘,以极其洗炼素净的语言,表现了南国仕女出尘如幻、娴静隽美的气质,难得一见。林风眠常见的鱼鹰山水题材多为纯墨色表现,曾为美国著名鉴赏家安思远所藏的《烟江双泊》,彩墨结合,在苍郁浑朴的墨色外,以淡彩写轻岚入谷、浩淼江水。题赠吕蒙上款的《三鱼盘》强调纯粹构成的美感,带有突出的装饰性。
另一位近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颜文樑,此次也有三件描绘春、秋、冬不同时节的作品呈现。《雪霁夕照》尤为精彩,原为颜文樑在苏州美专的同事、杰出水彩家李咏森旧藏,其雪后黄昏之光线的刻画,精微细致。而《青浦春景》和《庭院之秋》则笔触动感短促,充分显示出颜文樑的用笔粗细咸宜、不拘一格。
罗中立作于1990年的《乡情——农家小景》是他风格转变期的民俗画风代表作,也是研究罗中立的一个有趣案例:与1983年的《故乡组曲》比较,清楚反映出他前后期转变的过程,都是表现农家女挑水途中男子俯身喝水解渴的情节,《乡情——农家小景》更趋变形和夸张,明晃晃的阳光下,分外耀眼的金色田野上,平凡的一幕农家小景,却化为了生命强悍的热烈赞歌,而圆瞪着眼睛的牛羊群等细节充满了鲜活的趣味。